保山市风险普查成果在提升灾害科学化防范工作水平运用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凯发旗舰

保山市风险普查成果在提升灾害科学化防范工作水平运用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2-06 10:54:00     来源: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不仅能直接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也能为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灾害综合风险防范、自然灾害保险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还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保山市涉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等六种灾害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目前已经全面调查清楚保山市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及重点风险隐患基础数据,实现汇交,即将转入评估与区划。但是,在开展评估与区划时,如何推动风险普查成果落地落实,推动灾害科学化防范水平提升,仍面临诸多困难和不足。

一是持续开展普查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的运维优化难保障。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普查数据管理与汇交系统、制图系统等核心功能还未开放。目前,我省在楚雄州实施的“一省一市”试点任务还未完成,普查成果应用仍属于探索阶段。应急、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森林草原、水务、气象、地震等部门虽已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完成了数据质检核查,数据仅仅存留于本行业部门系统,全省性的评估与区划工作还未正式展开,且难以在国普办于2022年12月31前完成目标,导致市一级数据无法汇集,无法开展综合分析运用。

二是推进普查数据在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业务中的应用有差距。整合普查中各行业的调查数据,挖掘更细致的下垫面信息,扩展预警指标内容,提高预警模型精准度,提升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业务时效性和准确性,是实现普查成果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业务运用中的最终目标。但是,在普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凸显,部分地区自然灾害监测点未落实全覆盖,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还不健全,导致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不高。比如,保山市查明142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2244名,实施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175处、设备713台套,建成运行408个监测点,覆盖率仅占全市地质灾害点的28.6%,对自然灾害预警的精准度难以保障。

三是承灾体基础分析支撑灾害损失评估能力提升待检验。利用风险普查的房屋、农作物等承灾体数据、减灾能力数据和历史灾害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数据等,精准评估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受灾人口、需紧急转移安置和需救助人口、受灾农作物、倒损房屋数量,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应急管理资源调配建议,更好地服务于救灾决策欠缺。在处置“8.01”隆阳区瓦马泥石流灾害中我们发现,该点位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2016同样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基于最新的普查数据,优化地震、洪涝、风雹、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开展全面的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核查研究跟不上。

四是提升普查成果在备灾结构提升应用探索不够。探索开展应急救援物资储备、采购、调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数字向项目成果转化不够深入。如,清查出全市目前储存在粮食物资储备系统的各级救灾物资共有24个品种74385件,其中省级储备救灾物资9个品种47062件,市级物资5个品种2286件、县级物资23个品种25037件。从数据分析,市、县两级财政对必需的救灾物资、资金保障不到位,特别是长期所必需的帐篷等救灾物资得不到充实。市级仅储备帐篷112顶(购买前)、折叠床288张、棉被1229床、棉大衣545床,仅能按照500人左右进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及时研究社会化参与储备,与两家大型物流公司(超市)签订待储备协议、未经过检验,实际操作难把握。同时,如何将普查数据分析后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经费保障能力,短时间难以落实到位。

为此,建议:

一是补好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短板。坚持以“预警及时、发布精准、响应有效”为目标,规范预警发布,提升预警时效性和发布内容、范围的精准度。科学谋划推动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全力推动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协同应对系统性风险,强化气象、水文、地质的监测预警,提升灾害影响预评估能力,结合可能受影响区域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社会状况,对灾情进行预评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启动预警响应。

二是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和防治合力。积极探索有关渠道,多种形式引入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专业院所深度参与区域应急能力建设,鼓励以更开放的市场化模式吸引创新型企业参与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支持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各界力量参与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和防治工作中来,形成自然灾害多部门、多层级、多行业协同的风险研判和防治合力。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对于灾害综合防治部门的支持力度,提升灾害综合防治效率和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的实时风险评估、灾情跟踪研判和动态趋势预判,提升单一灾种的灾害防治效率和多灾种的综合防治水平。

三是基于减灾能力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推动街道(乡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基层自然灾害治理能力建设应充分利用此次普查评估结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灾害管理能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应急响应能力等)、灾害备灾能力(第一响应应急设备储备、应急资源配置调度、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等)、自救转移能力(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信息发布能力、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宣教培训、居民避难路径规划、居民转移安置能力等)的建设,构筑好基层第一响应阵地。

四是加强普查数据在保险业务领域的应用。确定普查数据对保险行业的开放范围以及程度,联合保险公司开展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优化保险领域的地震、气象、洪涝、地质等评估模型,发挥保险领域,尤其是巨灾保险的作用,借助市场力量减轻灾害风险。提升普查成果在科研领域的应用。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新技术应用示范与成果转化。

五是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强化自然灾害备灾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依法完善应急处置期间政府紧急采购制度,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加强物资实物储备,完善物资储备布局。丰富储备物资品种、完善储备仓库布局,重点满足森林草原火灾、高等级地震以及特别重大山洪灾害应急的物资需要。加强对重大灾害事故物资需求的预判研判,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集中生产调度机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