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助力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凯发旗舰

昭通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助力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3-02-06 10:33:12     来源: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

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普查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和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全市各级普查办、各行业部门克服经费和疫情防控压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始终把上级部署抓牢抓实到具体工作落实,始终把普查成果应用作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昭通市调查阶段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评估区划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调查阶段形成成果情况如下:

一是应急系统完成4716个承灾体、14128项减灾能力、8556条历史灾害的调查采集上报,现已通过省级、国家级质检核查;二是自然资源系统完成22598.59平方公里1:5万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数据采集。完成滑坡调查2065处,崩塌调查771处,泥石流182条,地面塌陷28处,地裂缝16条,正在推进1:10万市级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三是住建系统完成481条市政道路、119座市政桥梁、634公里供水管线、53座供水厂、2364806栋33487万平方米房屋的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四是交通运输系统完成22493.148公里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和风险点信息的外业调查,共计审核通过上报风险点1179条;五是水利系统完成26个水文站、209座水库、13座水闸、103件堤防隐患的调查工作;六是林草系统完成433个标准样地调查、43个大样地和减灾能力、野外火源、历史灾害等调查工作;七是防震减灾系统完成昭通中心城区70万平方米房屋抽样调查和地质钻孔数据的收集;八是气象系统完成9大灾种、26类调查表18224条气象灾害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全面摸清自然灾害隐患底数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昭通市已完成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5大灾种,房屋和市政设施、公路、9类公共服务设施、危化企业、煤矿、非煤矿山等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等数据的调查、采集和初步集成普查成果数据库。通过集成多灾种、多要素、全承灾体的综合数据库,对推动昭通市智慧城市建设、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防灾避险移民搬迁工作、综合减灾防治等工作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数据支持。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为构建昭通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普查成果应用情况

(一)集成普查成果数据库,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昭通市普查办本着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充分整合自然资源、应急、住建、水利、交通、林草、统计等行业部门的普查数据,探索本地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库用于昭通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平台建设(一期),已初步集成自然灾害防治信息化综合防治建成信息化合成体系,推动自然灾害普查成果与综合应急防灾、减灾、救灾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平台建设包含重点行业地理空间信息、应急资源配置情况、自然灾害应急调度指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核准矢量化统计等功能,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昭通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水平。

(二)充分运用普查成果数据,助力防灾避险移民搬迁方案编制。按照上级决策部署,昭通市盐津县、大关县、彝良县作为防灾避险移民搬迁“试点县”,为做好总体方案编制工作,昭通市普查办充分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普查成果应用到方案编制过程中。在摸清涉灾范围确定、涉灾群众摸底排查、空间范围内固定资产情况及预算编制等方面充分应用普查成果的相关数据,确保防灾避险移民搬迁方案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三)摸清减灾资源能力底数,科学合理调拨减灾物资保障。为进一步科学调配应急物资,昭通市普查办充分运用减灾能力调查数据成果,在应急物资分配和调配等方面以减灾能力调查数据为底数,以实际现状为依据进行物资分配调拨,确保应急物资调配科学合理。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步,昭通市普查办将进一步结合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继续探索实践如何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成果数据与防灾避险移民搬迁试点、“互联网 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自然灾害防治预案等工作融合应用。在“互联网 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充分将各灾种、致灾因子、承灾体、减灾能力、历史灾害等数据与现有信息化建设数据库融合,提高“综合性大数据集成应用”助推智慧应急信息化管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