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党支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找问题、解难题,另一手抓发现好做法、好经验,把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科技和信息化处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县乡、村组,扎实开展应急保障能力调研,发现一些好做法,并对调研中发现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总结应用、推广学习。昆明市通过购买服务,机动应急通信能力走在全省前列,音视频会商能力基本实现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昭通市、保山市、普洱市建成能够同时保障多场灾情会商指挥调度的指挥中心;曲靖市和消防部门共建、共享、共运维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会商能力和指挥调度能力大幅提升;红河州、临沧市等其他地区,积极争取投入,通过互联网、政务外网、指挥信息网和各类专线等,完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正在构建纵向贯通、上下联动、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保山市通过“五抓五促”、隆阳区通过“四个一”,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新成效。
保山市“五抓五促” 数字应急见实效
近年来,保山市坚持把科技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以“五抓五促”措施建强应急指挥智慧大脑,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安全监管、监测预警、指挥决策、救援实战能力。
抓规划引领,促“系统布局”
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对科技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保山市坚持规划先行,在统筹谋划上发力,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历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任务书》要求,一是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2020年12月,依托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高质量编制《保山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保山“数字应急”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应急指挥中心牵头科技信息化工作,实现规划与实战有机衔接。二是积极融入地方“城市大脑”建设。把保山“数字应急”纳入“城市大脑”规划建设专章,结合“互联网 应急管理”,增强应急基础信息汇聚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水平,全力打造应急管理“智慧大脑”。三是深入调研明确发展路径。3月至4月,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组成调研组深入五县(市、区)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专项调研,针对部分基层单位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更多依靠传统手段、科技信息化应用推进滞后等问题,坚持分级负责、分步推进,以隆阳区应急管理局为试点,先期推动腾冲市加强智慧应急建设,其他县逐步完善硬件条件支撑,用好部、省系统,提前谋划部署数据资源整合融合工作。
抓项目建设,促“保障更新”
自2019年组建应急管理部门以来,按照“统一规划、急用先行、分权使用”的思路,先行先试。一是建成全域应急指挥中心。依托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信息化项目,建成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指挥作战的全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多业务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遇有突发紧急事件,各专项指挥部可直观了解事故一线,实现命令直达现场的扁平化决策指挥,指挥大厅能够满足同时支撑不少于2起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二是打造“数字应急”综合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定制开发、快速建设”的原则,抓好保山“数字应急”系统平台建设,整合、共享和利用各类视频信息资源,打通融合、开放、安全的“智慧应急”数智中枢。三是畅通多层会商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打通指挥会商瓶颈,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的86套应急指挥调度音视频系统,充分运用94台天通卫星电话、3套高通量卫星便携站、2套单兵布控球和融合通信终端,1000余名灾害信息人员安装手机应急通信和云视讯软终端,确保关键时刻“连得上、看得见、指挥得了”。
抓数据融合,促“共建共享”
通过应急管理信息化手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信息化数据融合体系。一是横向协同,强化战力整合。坚持业务引领,科技赋能,加大辖区内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监测预警数据融合,接入全市非煤矿山、危化品企业、危爆单位、烟花爆竹、工贸企业等安全生产企业监控数据300余家6000余路,保山公安综合实战应用管理平台监控数据2.4万余路视频资源,森林防火双光谱监控视频151个,统一归集应急侧“天翼看家”视频资源4万余路,基本实现重点企业单位、城市易涝点、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视频实时监管。二是纵向贯通,织好“全市一张网”。按照“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保障到位”的思路,通过互联网、政务外网、指挥信息网和各类专线,完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构建纵向贯通、上下联动、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成从市到乡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实现快速联动会商和救援部署。主动与省应急管理厅汇报对接,接入保山市监管数据至省级统一应用平台,接入并用好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统建的系统平台。三是系统上云,大数据服务支撑。自2019年起先后申请多台政务云服务器资源,将应急系统信息化资源逐步上云,经过4年的信息化资源整合和政务云服务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大大降低了“资源浪费、信息孤岛、高运维成本”等问题,应急资源上云率稳步提升。
抓监测预警,促“模式创新”
按照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要求,持续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发挥科技信息化对提升事故灾难防御能力的驱动引领作用,创新形成“技防”新格局。一是事前监测预警及时高效。安排专人对高黎贡山、善洲林场等森林草原重要点位、城市易涝点、安全生产重点企业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每日抓拍比对、证照管理、开采面高差测量、无人机高空监管,通过信息化赋能自然灾害预防和安全生产监管。2023年以来,共监测森林草原火险报警15748次,其中可见光报警12676次,红外热成像报警3072次,判定为火情的一共1708次,有效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二是事中服务决策到点到位。主动适应新时代应急指挥能力需求,按照业务融合、统一指挥的原则,提升信息接报和指挥调度能力,采用ip承载、信令媒体转换等技术,通过接入网关实现各通信手段的接入,满足“平”时数据交换流转需要,“急”时应急指挥中心到现场一线的扁平化指挥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基于应急保障提升信息化能力的新战法,创新性实现无人机与高通量卫星便携站结合,打通与应急指挥大厅的空中屏障,拓宽了现场一线视野。三是事后动态跟踪闭环管控。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方法,狠抓整改成效,通过问题检查验收、现场 线上指导、实时调度,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推进事后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水平;运用“互联网 ”模式,推动灾情报送、灾情核查、避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借助“科技赋能”有效实现救灾救助工作信息化,确保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规范精细开展。
抓实战救援,促“优化提升”
着力夯实应急管理实战化基础,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一是在演练中打造尖兵。把科技信息化运用于2022年“保山市高海拔原始林区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和2023年“保山市地震灾害和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将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与实战演练融合,通过单兵图传、4g/5g网络、卫星网络、宽窄带自组网等创建融合通信网络,构建起贯通前方、后方指挥部和一线人员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具备音视频通话、指令下达、图像接入、态势协同等能力,确保了指令下达“听得清”、演练现场“看得见”、协同指挥“调得动”。二是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坚持“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的原则,对灾害事故救援远程指挥,一线人员迅速响应。5月2日23时27分,隆阳区发生地震,保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就位,应急指挥中心震后14分钟(23时41分)完成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视频连线,接受视频调度,全程协调指挥现场救援。三是在复盘中优化提升。深入总结应急演练过程中科技信息化发挥作用情况,通过复盘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拓展应用场景,搭建起空、天、地立体化应急保障网络,推动科技信息化建设力量整合,推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等能力提升,以科技信息化助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再上新台阶。
保山市隆阳区“四个一”深化智慧应急建设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积极探索,通过“一个中心、一套机制、一张网格、一道关口”“四个一”举措,走出了一条智慧应急服务现代化“智”理的新路子。
建强“一个中心”
建设应急综合云平台,将应急指挥、风险研判、视频会商、大喇叭等服务整合,集成到隆阳区应急指挥中心,打造全区应急工作的中枢神经。一是依托应急指挥“一张图”,提升辅助决策能力。保山市隆阳区“5.02”瓦窑地震后,隆阳区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利用“一张图”协同高效、信息精准、灵活可控的优势,快速了解到受灾位置、受灾群众、灾区地貌等情况,救援队伍及时赶赴灾区开展应急救援。二是以云视讯为载体,实现可视化调度。通过云服务器向会议系统提供云网络,依托互联网进行视频调度,一旦发生灾情险情,指挥中心可以直接调度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快速了解情况,会商研判,做到了简单便捷、节约成本、信号稳定。三是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处置效率。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水文监测等多平台数据,实现信息统一归口,缩短信息流转时间,提升处置速度。4月9日17时41分,值班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发现永盛街道大湾方向山林有火情,立即安排人员核实清楚,组织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赶赴火场协助扑火,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引发山林火灾。
完善“一套机制”
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抓实组织体系建设,做到扁平化指挥。一是健全机制。由区委办公室印发《隆阳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八项措施”》,明确“区应急指挥中心”和“隆阳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的职能职责,确保一旦发生各类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处置。二是一线核查。为进一步提升灾情核查速度,隆阳区不断探索,秉着“责任传导到位,拓宽信息核查渠道”的原则,采购了应急手机,由区应急指挥中心管理专门用于应急情况通报、核查、反馈。同时,建立了各乡(镇、街道)“五类关键人员”(区级挂钩领导、党(工)委书记、主任或乡(镇)长、应急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应急办主任)工作群,一旦监控发现有异常,值班人员立刻通过应急手机群发短信和微信群通知五类人员进行核查核实,拓宽了核查渠道,缩短了核查时间。三是扁平指挥。为畅通指挥调度体系,缩短统筹安排时间,实现重要时段、重大事件实时调度的目标,隆阳区启用了和对讲系统,为区级主要领导、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乡镇长)均配备了无线对讲机,遇事通过对讲机直接报告、直接安排,有效避免了中间环节,实现扁平化指挥,提高工作效率。
织密“一张网络”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织密视频监控一张网,进一步推动安全关口前移,通过“线上技防 线下人防”的新模式,切实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线上监控 线下执法”,确保生产安全。2019年2月1日,投资800余万元建成隆阳区非煤矿山信息化中心,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分期分批进行数据接入,有效接收监管企业视频监控数据并投放到指挥大厅,发挥了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监管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线上监管企业共接入313户,其中工贸55户,非煤矿山68户,加油站75户,烟花爆竹及其他危化企业115户。随着接入的监管企业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平台线上监管成效明显,成功避免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日常视频巡查中,隆阳区非煤矿山信息化中心发现丙麻乡某砂场的开采作业面正在进行掏底开采违规操作,存在矿山作业面滑石、坍塌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要求该企业停止作业,企业接到通知后随即离开开采作业面。时间仅仅过去9分钟,土石开始滑落,随后山体大面积塌方,30秒时间塌方的土石将整个作业面下方全部掩埋,扬起3米多高的粉尘。因信息化中心早发现、早通知、早制止,此次塌方没有造成任何损失。二是“线上监测 线下疏通”,确保度汛安全。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经验教训,梳理出城区32个易涝点接入信息化中心,对32个易涝点按点分工,挂包到人。同时,安排信息化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监控,雨情发生后,挂包责任人自行到点位值守,监控人员一旦发现积水,立即通知区综合救援大队现场排泄疏通。实现易涝点线上监测后,城市内涝应急处突时间平均比原来缩短至少30分钟,近3年未发生因涝致灾、因涝伤亡的情况,保障了群众安全出行。三是“线上报警 线下巡护 专业处置”,确保防火安全。整合各级各部门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化资源,将玛瑙山盗采矿区视频监控平台、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平台、智慧高黎贡监测系统平台等3个平台共142个摄像头接入信息化中心,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对全区防火区域进行360度无死角监测,一旦发现烟雾火情,前端感知设备自动报警,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在后台核实处置,有效避免火情蔓延,引发火灾。4月14日14时02分,值班人员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巡查过程中发现瓦窑镇老营社区方向有烟点,在锁定火场位置后与瓦窑镇对接落实确有森林火情,随即指令瓦窑镇组织干部群众60人次赶往火场扑救,通过处置在早、处置在小,有效扑灭了森林火灾。
前置“一道关口”
乡村“大喇叭”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快捷的信息传播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代通讯技术手段让传统“大喇叭”的使用逐渐弱化。对此,隆阳区根据基层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倒逼工作创新,打通减灾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一是让管理“统一”。“旧瓶装新酒”重新启用“大喇叭”,主动对接广电部门,通过扩数量、强配置、增功能,搭建区、乡、村、自然村四级广播平台,采取“ip有线网络 4g/5g网络无线传输”的技术模式,建立由互联网广播站和预警广播系统两部分组成应急广播系统,在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人群聚集点等区域安装应急大喇叭1094台,覆盖全区主要自然村、村民小组和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区域。通过在重点时期和重要时段定时定频次播放安全防范知识、灾害险情预警信息、应急要点等相关内容,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将应急声音传到每家每户。二是让信息“共鸣”。对于农村群众来说,“听”比“看”容易。通过“大喇叭”定时播放,变督促群众“主动学习”为“被动灌输”,农村安全生产知识、各类应急常识等内容通过“大喇叭”撒播到田间地头、户里户外,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群众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普遍能做到发现隐患主动报告、发现危险主动避让。三是让关口“前移”。充分利用“大喇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及时迅速地将应急知识、预警信息告知群众,实现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做到早预防、早避险,将险情灾害降至最低。2023年4月22日,正处于高火险期,因辖区部分乡镇少量降雨,群众防火意识松懈,野外违规用火高发频发,当天监测系统接到报警高达57次,野外违规用火明显增多。为防止野外违规用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值班人员通过一键应急直接喊话到村组,对群众及时进行提醒预警后,野外违规用火得到有效遏制,避免火灾的发生。
随着“四个一”举措的深入推进,隆阳区智能化监测、专业化指挥、可视化调度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信息化助力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大局成效明显。